除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现如今电子变压器和电感器等行业还面临着新的“四角困境”——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提高创新力,从而满足定制需求。而自动化生产和创新的高性能磁性材料是突破这些困境的关键所在。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由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逝,劳动力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制造业普遍出现“招工难”和用工荒等问题,也导致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牛津研究院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25%)和英国(+30%)。尽管同期印度和中国的产生效率已经接近翻番,但相较而言,美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目前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已经接近美国水平,是印度的两倍还多,明显高于中国台湾和墨西哥还有日本。
中国制造业目前正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成本优势在不断消亡。因此国家在提倡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来解决这一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应该用“全面二孩”来重拾人口红利。
然而,应该注意到,转型升级和创新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成效较慢,如果将它作为唯一的手段就怕是“远水救近火”。
“全面二孩”也不是靠谱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新的就业人群已经跟他们父辈不一样,他们宁愿在家开淘宝店也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另一方面,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是未来各国竞争的关键,未来自动化生产的推进必然会解放更多的劳动人口,对人口的依赖会日益减低,而真正需要的是人口素质的提高。
因此有人提出,如果国家愿意,我们还有其他方式去帮助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比如减税和自动化生产。
去年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关于中国制造业综合税负高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有教授惊呼中国税率过高,是“死亡税率”。因此有专家指出,只要国家能够为制造企业减税,我们的制造业仍然有成本优势。
国家也已经在重视这一问题,不过,国家减税政策的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权衡。而目前企业更应该抓紧向自动化生产转型。
“春江水暖鸭先知”,早在国家倡导“智能制造”之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就意识到需要向自动化生产模式转型,并且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转型。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动控制系统开始用于生产制造之中。机电一体化、管控一体化实现了流水线工艺,按顺序操作,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提高了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制造的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未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势必成为企业生产的关键。
提高创新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都在怀念以往的“美好时光”,感慨生意越来越难做。诚然,2008年以前,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社会还处于短缺经济时代,那时候真的是“生产什么都有人要”,不愁卖不出去,然而如今市场越来越饱和,到处都是红海市场。
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实需求一直都在,遍地“红海”只是因为同质化,而缺乏产品创新。但凡是具有特色,能够满足甚至引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都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以及丰厚的回报。以特斯拉为例,它已经超过福特和通用,成为全美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Model S预计今年在美国的销量会超过奔驰S+宝马7系+奥迪A7的总和。
中国磁件产品的起步略滞后与国际上领先的欧美国家,但发展迅猛,在相当短的时间里许多产品的销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中高端市场我们的产品创新力仍步别人后尘,品牌号召力仍显不足。中国磁件产品长期以来是以性价比取胜,随着我们的成本优势在不可避免地不断流失,要想继续销量领跑全球,则必须提高的产品创新力。
对于中国磁件企业来说,目前的竞争形势是“危中有机”。一方面,市场环境不乐观,许多应用领域出现增长乏力甚至倒退的现象,而同质化、价格战也使得企业之间内耗严重。不过另一方面,TDK、村田电子等知名电感日企已逐渐淡出消费电子电感市场,而与其同时,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产业领域强劲成长,这些都势必为中国磁件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要想顺利拿下日企的市场,顺利进军高端市场,就必须加大对创新的高性能磁性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从而生产出可以与日企相媲美的创新产品。
实现定制
企业一直以来普遍渴望规模化、大批量生产订单,然而随着人们消费力以及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从而定制化成为了新的产品消费潮流,从而导致企业必须面临更多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因此生产灵活性进一步成为生产制造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
定制产品由于更接近个性化需求,所以比标准化产品拥有更大的价值空间。而未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规模化、复制化生产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柔性生产的、满足定制化需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通过结合定制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两种生产方式的优势,解决“定制化”和“规模化”这两个相互矛盾的难题。
总之,磁件行业面临着新的“四角困境”,急需通过自动化转型和提高创新力来赢取新的高速发展机会。